欢迎光临北京好丽宇工贸有限公司官网!
马铃薯淀粉厂家直销 / 快速 / 放心
全国咨询热线:400-1399-686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信息 > 详细内容

马铃薯淀粉产业:全链升级驱动高质量发展,绿色转型与出口激增成新引擎

作者:北京好丽宇工贸有限公司 时间:2025-06-30

[文章前言]:
2025年上半年,国内马铃薯淀粉市场经历了一场“先抑后扬”的价格震荡,而出口市场的爆发式增长与产业链技术的突破性进展,正为这一传统产业注入新动能。据行业数据显示,1-4月我国马铃薯淀粉出口量达6917吨,同比激增1207.79%,出口金额640万美元,增幅达925.83%,这一数据背后,折射出中国马铃薯淀粉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角色转变。
价格震荡:供需博弈下的市场调整
2025年上半年,马铃薯淀粉价格呈现“V型”走势。1-3月,受2024年种植面积扩大影响,原料供应充足,叠加下游食品行业采购谨慎,价格持续低迷。然而,4月起西北地区干旱天气引发市场对产量的担忧,企业挺价心态增强,价格逐步回升。截至6月,主产区内蒙古、甘肃等地因种植面积减少10%-20%,叠加单产下降3%-5%,原料供应偏紧预期进一步推高价格。
“当前市场呈现‘淡季不淡’特征。”卓创资讯分析师指出,尽管6月夏季粉品质较差导致局部价格回落,但中秋、国庆等节日需求预期已提前释放,部分企业库存消化周期缩短。值得注意的是,欧盟碳边境税的实施倒逼国内企业升级绿色生产工艺,高耗能环节成本增加反而强化了中国产品的性价比优势,为出口市场打开新空间。
出口爆发:从“内销依赖”到“全球布局”
出口量的激增成为2025年行业最大亮点。海关数据显示,1-4月我国马铃薯淀粉出口量已超过去年全年总量,主要出口目的地包括东南亚、中东及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。这一转变背后,是国际市场格局的深刻调整:欧美因气候变化减产,退出东南亚市场,而中国凭借完整的产业链和稳定的供应能力迅速填补空白。
“定西模式”成为典型案例。作为“中国薯都”,甘肃定西不仅种薯产能占全国半壁江山,更通过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的深度合作,推动28吨原种成功出口巴基斯坦,实现“一带一路”农业合作零的突破。定西蓝天马铃薯集团等企业通过HACCP、ISO9001等国际认证,产品直供今麦郎、双汇等头部企业,并借助中欧班列拓展欧洲市场,形成“种植-加工-出口”闭环。
技术突破:从“粗放加工”到“精深制造”
产业链技术升级是支撑出口增长的核心动力。在宁夏固原,被授予“中国马铃薯淀粉优质原料产区”称号的区域,19家万吨级企业年产能达30万吨,通过引进数字化预警系统,将晚疫病防控效率提升40%,淀粉回收率提高至92%。而庄浪宏达淀粉公司则代表产业升级新方向:其全自动化生产线年产能超8万吨,研发的12项国家专利技术涵盖无矾粉条、小包装淀粉等领域,产品附加值提升30%以上。
“技术壁垒的突破让中国淀粉从‘低价竞争’转向‘质量取胜’。”中国淀粉工业协会专家表示,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与定西合作的抗旱耐盐碱种质资源项目,已培育出兼具高淀粉含量(达22%)和抗晚疫病特性的新品种,单产较传统品种提高15%。
挑战与机遇:结构性矛盾待解
尽管形势向好,产业仍面临结构性矛盾。一方面,国内种植结构调整滞后于加工需求,导致原料品质波动;另一方面,木薯淀粉等替代品价格优势明显,挤压市场份额。新华指数研究院发布的《全球马铃薯行情分析》指出,需通过“区域协作+金融工具”化解风险,例如围场地区推出的“目标价格保险”和“供应链金融”,有效稳定了农户种植收益。
展望下半年,随着9月新薯上市,价格或面临短期下行压力,但节日需求和出口增长将形成支撑。行业普遍预期,马铃薯淀粉价格将呈现“先落后涨”态势,全年均价有望同比上涨8%-10%。在这场全球产业重构中,中国马铃薯淀粉正从“跟跑者”迈向“领跑者”,用一粒土豆的“金色变身”,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。